厨房中同学们劳动的身影
同学们做好的豆腐和馒头
同学们认真聆听天文学讲座
同学们河南省科技馆前进行合影留念
8月1日至8月8日,郑州市第一〇一中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他们打破传统实践模式,将厨房劳动与科技馆研学巧妙结合,在锅碗瓢盆的碰撞与星辰宇宙的遐想中,收获了别样的成长体验。
厨房里的实践课堂,成为同学们触摸生活肌理的绝佳场所。揉面时,手掌感受着面团的韧性,这正是物理课上弹性与塑性知识的具象呈现;发酵过程中,面团慢慢膨胀,蕴藏着微生物呼吸的化学密码;点卤瞬间,豆浆凝结成豆腐,更是胶体化学的奇妙演示。当同学们品尝自己蒸出的馒头时,更深刻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含义。
在河南省科技馆,同学们聆听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黎耕带来的《天文学如何改变世界》专题讲座。当黎耕讲到“日心说”“星云”等超越日常经验的概念时,同学们的思维仿佛从厨房的方寸之地,跃升到了百亿光年的宇宙尺度。讲座中,黎耕还设置了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举手提问,与他深入交流。高二(2)班的张婉格同学兴奋地说:“黎耕副教授的讲座太精彩了,互动环节让我有机会把自己的疑惑说出来,也让我更清楚地了解了宇宙的组成,知道了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与独特,我对未知的好奇心更强烈了。”
高二(2)班班主任武丹老师表示,厨房与科技馆的实践从未割裂:蒸馒头的火候控制,与航天器的温控技术共享着热力学原理;豆腐的胶体变化,与星云的凝聚有着相似的过程。生活的烟火气与宇宙的深邃感,本质上是同一世界的不同维度——前者是“近”的实践,扎根生活;后者是“远”的凝思,眺望远方。正如种子既要向下扎根汲取养分,也要向上生长追逐阳光,成长既需要在具体的劳作中学会担当与创造,也需要在对宇宙的认知中拓展胸怀与格局。
据了解,此次暑期实践活动是郑州市第一〇一中学“全面发展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劳动实践与科技研学的结合,同学们既懂得了生活的质感,也知晓了宇宙的浩瀚;既学会在琐碎中创造价值,也敢于在未知中探索可能。这种“近”与“远”的实践交融,为学子们的成长插上双翼,让他们在生活的沃土与科学的星空中,收获更加丰盈的人生体验。
图/文: 郑州101中学 郑州101中学团委 责编:樊亚蕾 | 打印